三峡大学校友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水利部首批“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杨启贵

作者: 时间:2010-09-03 点击数:

杨启贵, 1983年6月毕业于葛洲坝水电工程学院(本科),2000年6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先后担任过长江设计院枢纽处助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室副主任、室主任,院设计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现任长江设计院总工程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工。2001年,获第五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5年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2007年获第三届“水利青年科技英才”荣誉称号,2008年获“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在25年的技术积累中,杨启贵直接承担过葛洲坝、隔河岩、三峡、水布垭等40余项大中型工程的设计,参与的工程项目过百项,在水工结构、岩土工程、病险水库治理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3年,杨启贵同志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江水利委员会,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葛洲坝、隔河岩工程的建设中。在工作实践中,他谦虚好学,刻苦磨练,很快成为长江设计院技术骨干。他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论证的规划设计,为三峡工程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1998年杨启贵开始负责水布垭工程设计,工程开工后兼任水布垭工程设计代表处处长6年。在主持水布垭工程的设计中,为建成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倾注了他全部的智慧和心血。


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高于100米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有30多座,超过200米的仅两座,正在建设的马来西亚巴贡坝坝高205米,而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高233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面板堆石坝。
作为世界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水布垭工程,建设的成败除了关系工程本身的社会、经济影响外,还对“面板堆石坝”坝型在今后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方向产生直接影响,还决定“面板堆石坝”的坝型选用的“寿命”。


世界之最的工程,各类技术复杂,许多难题前所未有,工程设计责任重大。杨启贵没有退却,迎难而上,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面板堆石坝设计技术成功经验,虚心请教业内权威专家,大胆设想,精心实践。组织科研设计人员,在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面板堆石坝技术经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攻关、大量的专题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效解决了建设过程中一系列技术难题,成功建成了里程碑式的高面板堆石坝,成为中国面板堆石坝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工程,为250米和300米级高面板堆石坝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8年4月下旬,中国大坝委员会在宜昌市召开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成果国际交流会,一时云集国内外水利界权威、专家、大师级人物58名。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Luis Berga先生认为“中国清江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是世界面板坝里程碑式的工程”。国际权威的高度评价,既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水利界的自豪,更是对长江设计院人的最高肯定。同时,他们也不会忘记,这一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的设计中,倾注了杨启贵十年的智慧和青春。


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在创新中发展,在创新中完善。杨启贵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新成了他工作动力的源泉,他主持的每一套成熟的设计方案,都是在不断的比选、否定,不断的创新、优化以后完成的。隔河岩、三峡工程的建设留有他创新的足迹,水布垭工程的建设更体现了他创新的勇气和能力。


他在负责水布垭工程导流洞工程优化时,在博采国内大型导流隧洞设计之长,结合水布垭工程的特点,提出“结构面控坡”的创新概念和使用国内大型导流隧洞无使用先例的“反弧马蹄型”断面设计。经历2年多的运行检验,国内无先例的“反弧马蹄型”断面优化设计,既安全可靠,节省工程投资,又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赢得业主赞誉。“反弧马蹄型”断面设计还被以后的几个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导流洞所效仿。在大坝上游坡面施工中,杨启贵提议并经试验论证可行的国外先进的“挤压边墙”新技术,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和节省了工程投资。在主持水布垭地下电站设计中,采用的“扶壁岩锚吊车梁” “圈梁式超前封闭保压软岩置换支撑体”等,经检索和专家鉴定为国内外首创。采用的“软岩隔墩并综合加固后支撑边墙稳定”的创新技术已在彭水等两座大型地下电站中推广应用。


杨启贵主持完成的水布垭工程多项技术革新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理论价值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水电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水布垭工程累计节省国家建设资金两亿多元。
他负责过的皂市水利工程目前已投产发电;2004年主持投标取得“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公路隧道”工程设计监理任务并担任总监,该隧道计划2008年通车;2003年协助主持的投标取得“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设计任务并担任技术负责人,2004年开始全面主持。该调水隧洞具有高海拔、高埋深、长距离等突出特点,是目前国内独头掘进最长的TBM隧洞,计划2009年初建成;他主持的武汉阳逻大桥长江大桥南锚超深基坑工程关键技术设计,在2006年度全国勘察设计“四优”评选中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银奖……


无论是做设计工作,还是做技术管理、决策,杨启贵始终体现着 “讲究科学,严谨求实,团结奉献,勇于创新”的新一代技术精英的风采。


走上长江设计院总工程师岗位后,技术质量管理、技术任务布置、技术方案讨论、评审等接踵而至,他认为靠“会议”是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他更加注重求真务实,科学严谨,更加注重清楚工作思路,更加注重准确分析判断关键技术问题,更加注重敢于否定自己不断创新。


“不留隐患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最低标准,也是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原则”。杨启贵在主持全院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中严格遵循这一工程质量管理准则,结合ISO9000质量标准要求,建立了严格可行的长江设计院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执行标准,使全院的质量管理运行满足ISO9000国际标准,为长江设计院“建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起到了重要质量保证作用。


不仅如此,杨启贵在工作实践中还非常注重理论研究和总结,主持完成的“软硬相间复杂地层大型地下厂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及实践”成果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的“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南锚超深基坑工程关键技术设计”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他参加了6部技术专著的编写,编写了高校教材《水工建筑物》中“土石坝”章节,曾为《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工建筑物分册》撰写有关面板堆石坝的全部条目,并参与《三峡工程永久通航建筑物研究》等专著的撰写。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收录5篇。参加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等两部规范编写,现为河海大学长江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生指导老师,指导的博士、硕士各毕业一名。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杨启贵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赶往灾区,在灾区的一个月时间内,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了唐家山堰塞坝应急疏通工程方案的制定工作。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现场了解的有限资料,综合各方专家意见,最终制定了工程除险方案:经过人工开挖引流渠,借助水流的挟带力量引流冲刷,逐步拓宽加深过水断面排泄湖水,避免突溃。事实证明了这一方案是正确的、科学的。以杨启贵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专家在灾区夜以继日,为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科学、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成功消除了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一个特大威胁,体现水利技术人员在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时刻展示的“献身、负责、求实”精神,2008年6月,水利部授予杨启贵同志“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杨启贵热爱长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水利事业。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并落实到“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的治江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廉洁自律,无私奉献,得到了长江委内外一致好评。

Copyright©2016 三峡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宜昌市大学路8号    邮编:443002    鄂ICP备05003329号